聚光灯 他演的李大钊,为什么这么出彩?张颂文讲表演心得

麻花影视Aaron影视资讯人气:810时间:2024-04-29 01:02:08

“试看三十年后,必是赤旗的天下。”

这是电影《革命者》中李大钊挥舞着国旗呐喊的一句台词。

有观众观影后贴出这一句话,并深情寄语:“守常先生,一切如您所想。”

7月1日,电影《革命者》上映,并登陆全国超710家IMAX影院。片中,李大钊及受其感召的各界仁人志士积极探索、热忱追寻正确革命道路的故事,跨越时空触动今日的万千观众。

《革命者》由管虎监制,徐展雄执导,张颂文、李易峰、佟丽娅、彭昱畅领衔主演,以1927年4月26日为时间起点,呈现了李大钊上绞刑架前的最后38小时,通过闪回式的叙述和多重身份视角,深度还原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革命先驱形象。

出生于广东韶关的张颂文是片中李大钊的扮演者。

在25岁那年,从小就喜欢电影的他从广东走向了北京电影学院,开启了他的表演之路,贡献了此后一次次被观众称赞的“教科书般的演技”。小南特别邀请到了张颂文,和我们聊聊这部电影台前幕后的故事。

要把李大钊演成一个“人”

得知要饰演李大钊的时候,张颂文的第一反应是

“怎么能让大家相信李大钊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为何能做出这样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是什么让他有这种改天换日的精神和气概?这是张颂文需要去理解的。

为了把李大钊演成一个“人”,张颂文去翻看了他在每个阶段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写过的诗。由于影像的缺乏,一个十几秒钟的视频成为了张颂文钻研动作神态的珍贵资料。后来张颂文发现,通过一些文字可以洞悉到一个人的生平,李大钊写过的内容以及学生对他的评价,都成为了帮助张颂文走进角色的重要工具。

“我只是一个塑造和扮演他的人,我临时把我的躯体借给了这个角色。”张颂文说,“里面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我在假设他会怎么想,另外一半可能是我张颂文本人,我觉得作为一个人,他的出发点应该会是这样的。”

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

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真实地触动了张颂文,“让我觉得他就是一个人。”

具体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颂文分享了

关于李大钊的三件事

李大钊的儿子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有一年吵着跟妈妈说过年了想穿新衣服,李大钊从生活费里挤了一点点,给他儿子做了一件新大衣,就等着过年送给他。有一天,一个北大的学生到他家来请教问题,这个学生比较贫穷,天气很凉,却穿着一件单薄的衣服,李大钊就把儿子的衣服送给了他。

另外一件事,则是北大的学生透露的。李大钊当年在北大图书馆上班的时候,中午是不回家吃饭的,而他的饭盒里面只有一个窝窝头,一年到头一贯如此。

第三件事,当年北大校长蔡元培跟财务说每个月的工资不要交给李大钊,要交给他妻子赵纫兰,因为赵纫兰说,每个月家里连吃饭的钱都没有。

当时李大钊每个月工资有180元,换算到今天是非常高的收入,为何还会穿不上衣又揭不开锅?原来,

李大钊一般在拿到工资的头一个礼拜就全部花完了,主要用于资助贫穷学生、印刷先进刊物以及负担一些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经费。

这些让张颂文非常吃惊,也让他找到了表演的方向。

敬仰赵纫兰的格局

在李大钊的革命事业中,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妻子赵纫兰。

赵纫兰和李大钊均来自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赵纫兰比李大钊大了5岁,她文化不高,几乎不识字。张颂文觉得,李大钊仰仗和依赖妻子把家庭照顾好,这样他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共产主义事业里面去,

“赵纫兰必定是一个伟大的妻子,是一个具有宽阔视野的女性。”

“李大钊英勇就义后,赵纫兰花了五年的时间才筹足了一口棺材的钱,把自己的丈夫埋在了影片开头那个叫‘万安公墓’的地方,她在这个过程中身患重疾,于李大钊落葬三个月后去世。”当导演徐展雄在《革命者》首映现场描述李大钊与赵纫兰的伉俪情深时,张颂文在一旁悄然落泪。

张颂文说,“她的格局一定非常大,这一点我是非常敬仰的”。

“南陈北李”的友谊比海还深

“让我们铭记此刻,未来可期,中国可期!”李大钊和陈独秀平静地对话,拍拍桌子露出笑容。这是电影《革命者》中的一个片段。

李大钊和陈独秀是惺惺相惜的。

在张颂文看来,这两个人一起经历的事情太多了:《新青年》杂志是两个人一起去做的,一南一北常年书信往来,陈独秀被捕几次,李大钊到处去求人营救他。所以他觉得,这两个人的友谊一定比海还深。

陈独秀的扮演者秦昊是张颂文合作过最多的一个男演员,“我们两个演戏很少商量,上手就来,喜欢即兴地加入一些细节。”对于和秦昊的合作张颂文坦言“很顺畅”。

彭昱畅要“撒开来演”

影片另一重要角色是彭昱畅饰演的张学良,张颂文称赞他少年感这一点特别好,他还演出了冲动感。为什么要演出冲动的感觉?因为在日后看来,张学良做事情就是一腔热血,敢去反抗一些当时大家觉得无法改变的事实。

张颂文为彭昱畅提供了一些表演指导,他说:“你演的是少年时期的张学良,他都还没有成熟,你撒开来演就行了。你忘了他叫张学良,

你记住你只是个少年

,你看见上海滩发生这样的外国人羞辱、殴打甚至是枪击我们中国人的场景,你是什么样的情感。你如果身上有枪直接你就开枪了,你就抱着这个去演,肯定错不了的。”

内心呐喊无数遍“你们要相信”

1927年4月,李大钊在牢中写下《狱中自述》

,传递着革命必胜的信念。

张颂文细读了他的那篇告白书,“我甚至觉得他在‘戏弄’别人,他一点认罪的迹象都没有流露出来,照样谈笑风生,讲他的个人理想,讲他对这个社会的看法,还有一些调侃的语言在里面,

我觉得那是一种真正的勇敢。

看剧本的时候,

“你们要相信”

这句台词不停地在张颂文脑海里回旋,后来他和监制管虎强调,一定要在角色演绎里加进去这句台词。

张颂文觉得,李大钊临死前,他应该在内心呐喊了无数遍“你们要相信”,“他是在用他的死来告诉别人,我这个事业是没有错的,大家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李大钊为何拒绝被营救?

被捕入狱后,各界都在组织营救李大钊。本可以逃离监狱的李大钊,为何拒绝工人的营救?

这个问题,张颂文也琢磨了很久,“我能活,但我不想活,为什么?”有一天他突然想通了,李大钊是在用自己的牺牲来告诉国民党,你们是错的。

应该说,李大钊是为信仰牺牲的。

他在传达的其实是“我可以牺牲,但我来告诉你,我做的事情是对的”。

所以也就有了电影中那句震撼人心的台词:

“如果我死了,能够唤醒那些麻木的人,能够让活着的同志们更加奋勇地前进,我可以去死,我应该去死”

《革命者》应该被年轻人接纳

回归到电影本身,张颂文和徐展雄导演、管虎监制形成了同样的认知,就是

要拍一部具备浪漫主义革命色彩的电影

张颂文认为:“我觉得甚至会让很多90后、00后的年轻人发现这类题材看起来是不闷的,是有它的美好的,有它的美学意义在里面的。”

张颂文期待着今天的中国人去了解这段岁月,理解革命先烈是如何给我们创造了今天的这样一个国家,懂得一切来之不易。他说,哪怕不是通过这部电影。

【采写】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刘长欣 实习生 张娇

【作者】 刘长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优秀电影推荐

更多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jmlliu@outlook.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4 麻花影视 苏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