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佳华语剧,两集涨到9.6

麻花影视Aaron影视资讯人气:741时间:2024-01-27 01:02:07

前几天,编辑部集体被一部剧的涨分情况震撼。

也太离谱了叭。

开播不到一天,评分就直逼9.7。

截止目前,922条短评中,四星以下的仅有不到30条。

这是什么概念呢?

恭喜它,光速拿下「本年度第一华语剧」的title——

《俗女养成记2》

说起来,第一季的成绩也相当斐然。

「K社」当初就安利过

下半年首个9.1,这高分新剧却悄悄完结!?

后来,这部剧在金钟奖上「最佳迷你剧集奖」「最佳迷你剧集女配角奖」「戏剧类节目剪辑奖」,连中三元,拿奖拿到手软。

毫不夸张地讲,《俗女1》甚至被不少观众当做必看不可的「人生剧」。

就连我们后台也常常有小伙伴来做「自来水」。

《俗女1》为什么会口碑爆炸?

回答之前,不妨一起回顾下,第一季,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一个,「淑女」变「俗女」的故事

主人公陈嘉玲,39岁,有交往多年的男友,以及一个外人看来还算体面的「董事长特助」工作。

她和每一个飘在大城市的白领一样。

事业不温不火,却时常会被老板催到满头冒火。

感情不上不下,却早就和男友相处成了上下铺的兄弟。

分明是没有激情,日复一日的活着,可在家里询问时,大概率还要嘴硬说上一句,我在他乡挺好的。

更惨的是,生活既不允许她躺平,又不肯给她一点点改变的机会。

直到有一天,忍无可忍的「淑女」,第一次由着自己的心意做了回「俗女」。

她在前男友的婚礼上大闹一场,为周围原本就看她热闹的同学送上一场大戏。

这还不算完,又接连炒了老板和男友的「鱿鱼」。

在39岁时,顺利成为「三无」人员,没房没车没对象,包袱款款的回了老家台南。

你觉得她是终于被生活逼疯了吗?

不,她只是不再因自己的欲望而对人生强求,也不再执著于令人疲倦的关系。

别端着,也别欺骗自己,俗一点,挺好。

这辈子其实很长

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

做梦又醒过来

这辈子其实很短

短得你没时间去勉强自己

没时间再去讨厌自己

然而,不是每个「陈嘉玲」,都能在大城床与小城房之间做出抉择。

她的底气,来自于家庭

剧中两线并行,成年陈嘉玲作出每个决定前,总是会恰当好处的想起小时候的某段记忆。

在台南老家,一间药房,6口人,明明时常是鸡飞狗跳的生活,却带给她面对现实的勇气,是她最后的避风港。

回家,既是找寻安慰,也是重新开始。

所以在第一季的结尾,她尝试与青梅竹马交往,并买下了家附近的一处「凶宅」,打算,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家。

这家人,真是又痴线又乐观又精明,自成一派。

以至于看的时候,每每被感动到落泪,下一秒又因为他们无厘头的行为笑到捶桌。

又笑又泪,几乎成为了99%的观众共有观后感

当时,大家以为这是能想到的最棒的结尾,即便有续集,也大概率不会超过这部带来的感动以及力量。

可能是,这样的声音太多了,于是在第二季开播前,导演及主演们接受采访时略显担心

反反复复的cue到一点——

为了打破大家的固有思想

第二季在人物设定,视觉,结构上几乎全部翻新

保持了好看好哭的地方

但很多地方都是新的

希望大家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续集

当时听完采访,心倏忽就沉下去了,倒不是提前唱衰,而是在想,如果抛却设定与结构,俗女还是俗女吗?

难道第二季必垮的魔咒,这就要开始应验了?

所幸,看完前两集后,心放回肚子里。

依旧是那个味儿——

吵吵闹闹的一家人,回来了

故事刚开篇,时间线延续上一季。

陈嘉玲开始一边装修房子,一边考取导游证,做外语导游。

至于感情,也是稳定发展中。

除了依旧有些恐婚外,没什么大问题。

比他们进度更快一点的是时不时出来刷刷存在感的弟弟和弟夫(上一季已出柜)。

看上去已经要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骚凹瑞,放错了,是这样刷存在感。

而陈嘉玲现在最大的烦恼则是——

装修房子。

因为之前连爸妈都在嫌弃她买了间「鬼屋」,所以她就暗自发誓,要亲自动手,装修好到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结果,房子拖拖拉拉装了一年多不说。

因为大大小小的装修事故,比如打扫院子被蜜蜂叮,做木工被打中大腿,刷墙时从梯子上跌落,进医院的次数多到医生怀疑她被家暴。

更重要的是,她丧失了在装修中的「自主权」

这边,父母带着大师上门,帮她的「鬼屋」驱邪。

那边,阿妈处处干涉她的家具选择。

比如,在陈嘉玲眼里,沙发就是一个家的心脏,沙发选对了,家才会活起来。

但送来的沙发,却不是她精挑细选后的那款。

因为,阿妈嫌弃那款颜色太浅,不耐脏,悄悄帮她换了另一款。

被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管东管西的结果就是——

母女大战,一触即发。

而这样的「大战」,其实从小到大,发生过无数次

陈嘉玲的成长过程中,阿妈高举为她好的大旗,做过很多让她无法理解的事情。

国中的时候,阿妈让小陈嘉玲坐公交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上补习班。

上车前阿妈再三叮咛下车的站名,还写在纸条上塞给她。

可没多久,小陈嘉玲就因为太困,生生睡过了站。

母女间因此大吵一架。

因为小陈嘉玲实在不懂,明明阿妈自己就骑着摩托,送她一程便是了,何必要让她又浪费时间又受罪。

实际上,俗女之所以能在第二季依旧表现出彩,究其原因,是两季都没有改变的内核——

俗,又不俗。

说它「俗」,是因为比起架空虚构,比起狗血的爱恨情仇。

俗女的内容,总逃不开家长里短,鸡毛蒜皮。

很多素材极其贴近生活了,打破文化与背景的界限,几乎描述了整个华语文化下的女孩子们的共同成长经历。

比如大人总觉得留长发影响学习,就会哄骗着小朋友去剪头发,说只剪一点点,却几乎将长发剪成了齐耳妹妹头,甚至更短。

以及,第一次生理期时那种惶恐的感觉。

和妈妈手把手教自己怎么防止弄脏床单、不要泡澡、忌口不要吃生冷辣等食物的生理期小知识。

因为生理痛外加莫名的「月经羞耻」。

小时候总会委屈的想,下辈子不要当女生了啦。

这种对性别的疑惑,有时候还延伸到对主体意识上的怀疑。

比如,女生为什么一定要经历怀孕生子的痛苦。

这种接地气,可能是特意为之。

主演谢盈萱在采访时讲到,其实在第二季里,是想讨论一些,女性之间共有的话题,寻找共同语言

俗,是有意为之,不俗,更是。

在同样的家长里短里,因为双线并行的设定,展现出的不是枯燥无聊的日常,而是——

一边「制造焦虑」,一边「治愈焦虑」

直白点来说,即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与家人治愈。

讲矛盾吗?

当然。

传统家庭间的代际矛盾展露无遗。

那,该怎么破局呢?

那就是——

将心比心,各退一步,彼此迁就

就拿刚刚「坐车」为例,小陈嘉玲坐过站后,竟然发现阿妈因为放心不下她,一直骑摩托车跟在后面。

小陈嘉玲不敢置信,阿妈竟然用这样的手段锻炼她,于是只能想到一个她的世界里最可怕的事情——

阿妈被人掉包了。

结果,阿妈不带磕绊的说出了一连串小陈嘉玲的爱好,对她了若指掌。

可这让小陈嘉玲更加疑惑了。

如果阿妈没有被掉包。

那为什么自从她上国中之后,阿妈变化好大,对她最凶了,变成了她最害怕的人。

我现在最怕你 你比蟑螂还凶

对此,阿妈给出的解释,还是老一套——

因为你上国中了,你上国中了,你上国中了... ...

小陈嘉玲总觉得阿妈在敷衍自己,上国中有什么了不起的。

其实。

并没有所谓的敷衍,在阿妈眼里,上国中,真的很了不起。

因为,阿妈自己,只有国小毕业

如果当时家里肯让她念书,她就不用13岁就去工厂做女工。

就不会ABC都认不全。

可以说,阿妈把自己的遗憾,全然投射到了陈嘉玲身上。

在她眼里,上国中,就是顶顶重要的事情,需要全力以赴。

可是由于没有经历过国中,所以,她只能为了教育孩子干着急。一边在孩子面前虚势自己念过书,想为她梳理榜样,一边又打电话给学校,希望能公平点对孩子,不要分什么AB班。

在吵了一架后,阿妈开始放下面子,不再做虎妈,而是向小陈嘉玲请教,一同学习。

而小陈嘉玲,在阿妈离开后,也拍了拍脸颊让自己清醒一点,就着小台灯的光亮继续念书,比以往刻苦了不少。

从阿妈这里就能看出,有时候,我为你好,是因为大人总是喜欢以他们的经历,来揣度与安排小孩子的选择。

所以长大后的陈嘉玲回想起这段枯燥又烦闷的国中时代,竟然觉得有一丝滑稽。

以前,她还小,阿妈总说,你又不是小孩子,想让快点长大。

现在,她已经40岁了。

人生的下半场已然开始。

可在阿妈眼里,却还当她是小孩子,不给她半点选择权。

这种代际间的矛盾,发源于爱,又有些微妙的错位

于是一方苦于束手束脚,一方又难免生出怨怼,认为自己好心没有好报。

但同时,长大后的陈嘉玲,用小时候的经验发现——

爱是负担,却不是错。

只要,各退一步,互相明确「边界」,并不是不能好好相处。

于是,她在享受着自己心仪的新沙发同时,也没忘记按照自己并不喜欢但长辈在意的「传统新居仪式」来办一个大家都开心的暖房party。

除此之外,这部剧探讨了许多内容,却杂而不乱。

比如,女性在面对岁月更迭时的困惑——

小时候恐惧长大,长大后却又要学会面对衰老

大陈嘉玲面对衰老与早更,崩溃到去打玻尿酸试图拯救自己,结果却换来面目青肿,更加「丑陋」,令她在爸爸面前嚎啕大哭。

可也,通过一次次的回忆。

用陈嘉玲的经历,告诉我们,如何处理「情绪垃圾」、怎么样正确的建立与父母间的边界感。

恐婚恐育状态下是做自己还是妥协于周围的声音,等等无法逃避的问题... ...

讲真,第一集结束时,真的快要哭到整个人脱水。

一瞬间找到了19年看第一部时的心境。当时坐在工位上,一直哭到大厦保安来询问我,需不需要帮助。

不过,可能很多小伙伴在哭哭之余,还是有点疑问的。

看上去,第二季的画风与第一季大差不差,似乎,感觉不到导演提到的明显的变化。

顶多是,陈嘉玲回到台南后,剧情从「外部矛盾」转移到了「内部矛盾」而已。

其实,之所以感觉不到,是因为——

变的只是拍摄手法

什么意思呢?

比如,之前大家有吐槽过,第一季中的转场有些突兀。

所以第二季就着重加强了这部分的镜头语言,现在与过去间的转场更加的丝滑,也更有逻辑性。

印象比较深的一幕,上一秒大陈嘉玲对着镜子,苦恼自己该如何面对「衰老」这件事。

下一秒,小陈嘉玲也正在镜子面前左顾右盼。

她也好苦恼,总感觉自己长了「青春痘」。

一面镜子,链接了衰老与青春两种不同时期的特有烦恼。

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让人忍不住喊声,绝了。

最后。

如果你拥有与「陈嘉玲」一样的成长经历,在爱里长大,能够从童年汲取无限的力量。

或许,它会勾起你的回忆,带给你勇气。

如果你不曾拥有这样的幸运。

希望你看后,可以成为那个被治愈了的「陈嘉玲」。

优秀电影推荐

更多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jmlliu@outlook.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4 麻花影视 苏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