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15天看哭上亿人,“新焦裕禄”留住了我们共同的感动和回忆

麻花影视Aaron影视资讯人气:389时间:2024-01-13 01:02:07

在今年8月份上映的院线电影中,《我的父亲焦裕禄》成为了质量最高的一部;即便没有大范围宣传攻势,电影依然凭借良好的口碑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焦裕禄题材早在1990年的电影中便获得了生活的展现,焦裕禄模范共产党员的形象早已经镌刻在了一代人的心中。

在2021年的电影中,《我的父亲焦裕禄》以回忆的形式呈现过往,加深了我们对于人物的真实代入感,形成了观众和角色之间的强对话精神。

两部焦裕禄电影到底谁更优秀,观众各有各的说法。

但我们发现,新焦裕禄电影的感人力量是自发形成的,通过这部电影;我们感受到焦裕禄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之外,焦裕禄强大的人格魅力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两代人构成的共同视角

早在1990年《焦裕禄》上映之时,焦裕禄的人物形象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树立。在这部传记电影中,主演李雪健和焦裕禄的深度关联,构成了角色不可超越的地位。

就《焦裕禄》的电影主题来说,个人的崇高性和事件的真实性构成了互文的关系,而人物的具体事件和个人精神之间更构成了相互推动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悲剧命运和崇高奉献的强关联,提升了电影的张力。比起生命的短暂,它伟大的精神更在银幕之外获得了长久的延续性。

我们可以把这部运用了出色电影技巧的《焦裕禄》看成是对他本人最具艺术价值的记录。

然而比起早前经典的上帝视角,《我的父亲焦裕禄》则把视角放在了家庭,从私人化的视角入手,把焦裕禄带入了我们的真实生活当中。

焦裕禄在电影中实现了多重身份的切换,他不仅是一名国家公仆,更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多重人物形象的重叠,拉近了焦裕禄与观众日常生活的距离。

电影中的焦裕禄,是以女儿回忆的视角来展开。而在展现焦裕禄的行动和言语当中,俯拍占据了很大的空间。

同样,回忆中的焦裕禄拉近了我们与他形象之前的距离。而立体的、生活化的焦裕禄无形中破除了早前同类电影中人物形象过于“高大全”的不足。

回忆场景的深度还原

《我的父亲焦裕禄》把大部分事件放置于中国的60年代。在那个相对贫困的年代,跟随焦裕禄的年代特质得到了电影的深度还原。

在浓郁的怀旧色调布景下,焦裕禄和人物间的关系和互动,均得到了怀旧色彩的加持。

中山装、工人车间和农村房屋形成了背景张力,蓝黑色调的粗布衣服、办公用的藤椅等细节物件进一步完成了电影真实感的塑造。

妻子和儿女的加入完成了对焦裕禄生活化的构建,这意味着焦裕禄将在县委书记和一家之长,这两个身份间完成人格上的双重表达。

比起焦裕禄本身对于兰考的全情投入,家人出现在电影的中段,仿佛如外来者一般,但是人与人的善良本性更让他们完成了目标上的共识。

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支持,一家老小搬去兰考,更像电影是对他人生的全面可肯定。

在精细的年代感布局中,焦裕禄的人物行为和言语特质得到了外在的加持,反映在人物的内在形象上,形成了由外到内的人物情感和话语逻辑。

包括特殊时代的纯粹感和行为方式得到了环境的肯定之后,这让焦裕禄的精神力和行为变得合理且让人信服。

生命的短暂和精神的长存

《我的父亲焦裕禄》如《焦裕禄》一样,也关照到了人物存在的特殊性,那便是主人公生命的短促和荧幕气息的绵长。

我们从事实了解到,焦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领导职位的时间不过短短的一年半(1962年12月-1964年5月)。

如何让电影在1年半时间内顾及到县委书记这一职务的工作和具体样态,这就需要导演在事件处理上的高超技术。

当年兰考县面临严重的贫困和自然环境的恶化,让百姓吃得饱饭自然成为了天大的事,在这背后更涉及到了人同自然环境的长期抗争。

在新中国建设背景下,这样一个古老的命题与人类的能动性产生了再次关联,投射到个体行为当中,便演化为焦裕禄的奋斗精神。

其实在这一必然联结的背后,更是兰考县普遍贫困的现状。沙害严重、盐碱化恶劣以及灌溉用水的匮乏等,自然环境的恶性循环加重了焦裕禄工作的使命感。

为了让百姓尽早摆脱饥荒,焦裕禄更要与百姓共同劳动、共同吃住。他在百姓中间更构成了一种关乎民间认可的影响力。

而他用高尚的人格填补了干部和百姓之间的身份差异,他的精神动力在《我的父亲焦裕禄》当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渲染。

包括他在田间劳动的细节、对待百姓的真挚以及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孩子看病等等,他与兰考百姓的深度联结,构成了整部电影之于情感上的深度合理性。

生活点滴的加持

正如近几年的主旋律人物传记电影所倡导的那样,让模范人物回归到真实生活。焦裕禄从真实中走了出来,他是人民的书记、更是人民的儿子。

所以,焦裕禄的真实感成为了电影的重要突破口,更让原本的传奇故事演变为真实故事。家庭这一元素的强比重,构建起了焦裕禄晚期的感人生活图景。

为了进一步凸显焦裕禄的高尚人格精神,她把自己的女儿由县委办公室的打字员转为酱菜厂的工人,甚至需要每天当街叫唤卖酱菜,来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这在电影的细节中得到了充分的凸显。

焦裕禄对子女的爱更体现在日常教育中,他坚持“老百姓做啥工作,闺女就做啥工作”的原则,子女过早与参加劳动,更演成了懂事、自立的人格。

在潜移默化中,焦裕禄完成了对高尚人格的传导。电影通过家庭事件和工作事件的自然切换,完成了由小家庭到兰考大家庭的叙事合理性过渡,深化了焦裕禄知行合一的行为特质。

正是共产主义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为这位基层县委书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此时的兰考已经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焦裕禄精神可谓功不可没。

他的奉献,源于崇高的信仰以及对这片土地上百姓的热爱。他的精神力量给予了一代又一代民众深刻的震撼力,通过影像得以保存,长久不衰。

焦裕禄牺牲在工作一线,加剧了人物的悲剧力量。此外,焦裕禄的高尚人格足以完成模范榜样的梳理,让观众在感动中完成灵魂上的升华。

优秀电影推荐

更多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jmlliu@outlook.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4 麻花影视 苏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