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花按:
今年的暑期档已经要收官了,但从目前来看,动画电影“哑火”几成定局。
截至目前,总共12部动画电影竞争暑期档票房,然而今年的暑期档却分外惨淡,除了《白蛇2:青蛇劫起》成功揽获超5亿的票房,其余动画均无一破亿。
究其原因,有疫情的影响,也有电影投融资低潮的因素,但主要还在于优质内容的缺失。
那么内容不行,这真的全是编剧的“锅”吗?
本文授权转载自“飞娱财经”,
ID:feiyucaijing2021
国漫崛起,一个长期被动漫迷挂在嘴边的词汇,喊了多年,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动漫市场连每年稳定产出一部破10亿票房的爆款电影都做不到。
问题出在哪儿?
由于动漫不存在演员出演的问题,因此国漫不出好作品的问题无法归咎于演员。那么这个责任就轮到导演和编剧来承担了。
可是在动漫领域还有特殊的行业现象。
由于动画编剧在客观上要求他的画面感和想象力必须特别丰富,当剧本创作完成之时,整个故事的影像也在脑海中过了无数次,往往编剧都会兼任导演的身份,所以两个岗位是同一个人的现象非常普遍。
算来算去,国漫无佳作这个锅,编剧背定了。
国漫领域的编剧跟影视圈的编剧不一样。在影视圈谈起编剧,很多观众都有自己的心头好,某几位编剧写谍战剧特别好,某几位编剧写历史剧特别精彩。但是到了动漫编剧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列举出知名的动漫编剧。这就是国漫的尴尬现状——缺乏高知名度的编剧。
作品缺爆款,作者缺名气,这是国漫编剧行业的一种困境。好的编剧不一定有知名度,但是如果一个靠编剧驱动的行业连一个令人耳熟能详的编剧都没有,那么这个行业从业者的整体水准就是可疑的。
国漫真的没有好编剧吗?带着这个疑问,本文将对近几年国漫的发展、头部公司的策略进行一番梳理,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01
俯卧撑式崛起
编剧的水平决定了动漫的成与败
作为华语地区特有的称谓,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统称,而动画又可以细分为动画电影和番剧等领域。在动漫领域,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美漫和日漫,国漫的生存空间比起这两者来大有不如。
谈国漫,基本上是围绕着动画电影、番剧和漫画展开的。在这三者之中,动画电影、番剧的传播更为广泛,其中的爆款往往可以打破圈层,形成一种大范围的影响。
△《大圣归来》
有预测指出,到2022年,中国在线动画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0亿的规模。在那些非动漫受众的路人群体看来,动漫是给小孩子看的。这样的偏见随着近些年国漫产业的发展有所改观,但是依然对动漫产业的发展有所影响。
在艾瑞公司发布的《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中提到“由于受众群体的不确定性,内容题材上的限制和风险,非低幼向动画内容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不畅,很少出现爆款作品。”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国漫领域真正做到长期持续产出的作品,居然是《熊出没》系列。《熊出没》依靠动画番剧稳定儿童受众,每年推出一部电影。目前该系列的票房收入累计已超过30亿元,在商业运作上可谓是成功的,但是这样的作品显然不能作为国漫崛起的代表。
△《熊出没》
说起来,国漫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准爆款电影还得算是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可是在这部片子取得近10亿票房后,第二年上映的《大鱼海棠》又“扑”了,精致的画面无法掩盖剧情上的拙劣,最终其票房止步于5.73亿元,短时间内再没有刷新记录的国漫。
直到2019年的暑期档,《哪吒之魔童降世》凭借惊天的口碑表现,成功破圈,并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拉升到50亿体量,更是提升了国人对于国漫的极大热情,打破了过去动画电影存在票房天花板的偏见。
可惜2020年被视为可以接棒《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姜子牙》,在上映后即遭到口碑滑铁卢,票房远不及预期,止步于16亿元。
△《哪吒之魔童降世》
不可否认,《姜子牙》的16亿票房,多少借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东风,有大批观众以为这部电影和“哪吒”有着直接的联系,可惜这完全是同公司另一个团队的作品,两者之间的水准和故事内容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电影探讨的主题和故事的讲述上,《姜子牙》呈现出一种奇怪的过时感,它要讲述的内容,即使拿到10年前的国产电视剧里都是过时的,老生常谈且毫无新意。
和这样陈旧简单的内容组合到一起的,是一支千余人的团队,他们花了4年时间做特效、画面,努力在工业水平上进行提升,可惜故事的拉垮让这些努力的成果大打折扣。
△《姜子牙》
《大鱼海棠》同样被人诟病剧情糟糕,虽然画面每一帧都可以当作壁纸,但是显然观众们并不喜欢一部类似动态壁纸的电影。
△《大鱼海棠》
在国漫这个圈子里,情怀是个巨大的加成。
《大圣归来》完全是靠着“自来水”的大力推广才成为爆款的,仔细推敲故事,多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总靠情怀吆喝崛起,不靠剧本的实力说话,这样的崛起自然难以维系。
事实上,像《哪吒之魔童降世》那样剧本扎实的国产动画电影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大鱼海棠》《姜子牙》这样画面精美、特效炫酷但故事经不起推敲的作品。这就导致了电影市场上爆款稀缺的局面,《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大爆是诸多因素叠加的产物,偶然性太大。
△《大鱼海棠》
国漫不缺观众。伴随着在线动漫平台的兴起以及二次元亚文化在年轻代际群体中的传播,动漫的受众群体一直在扩大。
国漫也不缺基础人才。近年来中国公司作为发达国家动画代工的重要外包对象,锻炼了一大批画师,中外联合开发制作动画内容让国漫创作者在技术层面开始跟国际接轨。
《大圣归来》点燃了观众对国漫的期许,也让那些喜爱日漫、美漫的受众开始关心国漫的发展,可惜国漫一部成功一部扑街的规律似乎在循环上演,这样反反复复让国漫崛起变成了做俯卧撑。
要想让国漫立得住,还得靠编剧这根支柱。故事不好,想象力不放飞,国漫崛起就无从谈起,可是国漫的编剧,到底为什么无法持续创作出优质的故事?
△ 田晓鹏《深海》
02
钱少事多创作压力大
国漫编剧的十万个苦恼
国漫编剧的苦水,真是三天三夜也倒不完。
作为动漫产业里的高端人才,动漫编剧其实一直处于短缺状态,但是短缺并不意味着高收入,特别是刚入行的年轻编剧。
其实放眼整个影视行业,年轻编剧的收入都不高,但是具体到动漫编剧这个门类,由于缺乏知名编剧,行业整体议价能力自然偏低。
在谈及动漫编剧待遇偏低的问题时,自然会有人拿日本的动漫从业者来比较。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日本的动漫编剧都有丰厚的报酬。
但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日本动漫产业的从业者待遇并不丰厚。即使像制作过《四驱兄弟》等经典作品的大公司XEBEC,月薪也不过13万日元上下,这个收入在房租高昂的东京租房都很吃力,啃老、工作外包等情况非常普遍。
但好在日本动漫产业分工细致,在动画制作过程中,有人专门负责画角色的脸,有人则负责画角色身体,好像打造一个个零件,有一条完善的生产流水线,在压缩成本、批量产出等方面极具优势。
而中国动漫产业并不完善,无法为编剧分担,所以整体的重担全压在了编剧身上,这让编剧压力倍增。同样是待遇差,明显中国的动漫编剧更吃亏一些。
此外,大量资本的介入,带来了另一个让动漫编剧头疼的问题——被大数据绑架。
资本对于创作方向是有把控的,编剧的创作会经历一个由自己喜好进行创作到根据市场喜好进行创作的过程。
为了更好看的数据,创作者不得不中断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去画那些迎合市场的内容。
更要命的是,动漫的制作周期也在缩短。番剧和漫画更新频率从季更到月更,再到周更,甚至恨不得日更。
没有高频率的更新,受众就会流失,观众的耐心在减少,创作者的耐心同样也被消耗。点击率、收藏率……一个个具体的数值成为了悬在编剧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大数据给动漫编剧带来了巨大的创作压力。
早年的国漫创作并非像现在这样急功近利。
以《大闹天宫》为例,当时上海美术制片厂的画师们被集中起来去观摩京剧,从京剧里汲取动作灵感。当时为了把“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好,负责创作的万籁鸣带着剧组直奔北京,除了观摩京剧,还要去北京的庙宇观察那些造型各异的神像。
片中的天兵天将就得益于这些观察和学习,而仙女更是源自敦煌飞天的造型。可以说这样打磨出来的作品完全是一流的艺术品。
△《大闹天宫》
过于急功近利,想要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动漫编剧,实在难度很大,何况动漫编剧还面临着其他行业挖墙脚的挑战。比如游戏领域,大量的动漫画师跑去参与游戏人物绘制,那里有更高的薪酬、更小的压力。国漫编剧的生存环境可谓越来越恶劣。
03
下注国漫
这些平台各显神通
国漫编剧的困境如何破局?
《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指出:“尽管2000年后中国大陆开始出现专门的动漫职业教育和本科院校,很多艺术院校也开设了动漫相关专业,但由于薪资和劳动强度的不匹配,优质人才和从业人员的不足始终是困扰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难题。随着作品需求的井喷,我国动漫产业人才缺口恐进一步扩大。”
人才的缺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补上的,伴随着二次元成为热潮,为了加大作品产出,各大平台也增加了对于动漫的扶持和补贴,这其中走在前列的当属B站、爱奇艺、腾讯和快看漫画。
B站作为国内二次元文化的大本营,对于国漫的扶持力度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在2019年年底的“2019-2020 bilibili国创动画作品发布会”上,时任B站副董事长兼COO的李旎曾作出了一个令人激动的判断:明年将是全民动画元年。B站和这个判断相配套的动作,则是现场发布了40部动画的计划。
爱奇艺对动漫的亮点则体现在技术领域对国漫进行投入,引入AI视频增强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应用在平台自制动漫上,在原创动漫和IP开发两方面都进行了扶持。
另外爱奇艺也许是对动漫编剧格外关注的平台,其举办的“编剧之夜”还专门针对动画编剧予以表彰,这对于国漫编剧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财大气粗的腾讯前几年在动漫领域的策略是一手搞原创,一手“买买买”,其推出的“百番计划”截至2019年下半年时已播出48部,还有50余部处于制作当中。
到了2020年的动漫创作者交流会上,腾讯动漫提出了一个“300部网文漫改计划”,希望借助有着成熟粉丝群体的网文进行漫改开发,打造漫画IP,并借此撬动影视开发,实现IP全产业链的发展。
另外腾讯还试图打造动漫IP产业链闭环,围绕着IP搞出了线上内容资源应援、线下漫展演唱会、创造虚拟偶像阵营等多种玩法,这一切当然离不开对于编剧的依赖。
而国内最大的漫画平台——快看漫画同样在商业化布局上花了不少的心血。先是平台IP孵化进行影视改编,推出了《快把我哥带走》这样的漫改电影,同时深度挖掘用户在内容付费方面的潜力,通过大数据筛选出目标用户,通过算法推送增强其付费意愿,达成商业闭环。
如今,快看漫画积极推动走向海外的策略,拿到了韩国1000亿韩元的融资,把市场拓展到海外。
这些公司纷纷下注,瞄准的正是庞大的市场,广阔的空间,国内已突破3亿人的泛二次元受众,直接催生了围绕动漫开发的系列产业。
据统计,2019年,国漫行业总产值达1700多亿元,在整个文娱业总产值中占比24%,与游戏、影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娱产业的三大顶梁柱。前景看好,热钱自然滚滚而来。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各大平台对动漫行业的投入是一个刺激。大量的项目需要编剧,在实践中成长无疑是最快的方式,这对于国漫编剧的成长无疑有着积极作用。
04
时间会给出最后的答案
国漫没有好编剧,看似是一个充满偏见的观点,其实这恰恰是因为中国动漫工业的体系本身就不完善造成的,它是整个中国电影工业的缩影。
资本的青睐会促进大浪淘沙的过程,这中间想必会有优质的动漫编剧涌现出来。国漫编剧年轻人居多,受众也是年轻人居多。既然年轻,一切还来得及,成长需要时间,创作同样也需要时间。
△许先哲《镖人》
好的国漫创意需要时间打磨,而好的编剧更需要时间积累沉淀。《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创作死磕了4年,而《大圣归来》的创作用了8年。《哪吒之魔童降世》超50亿的票房让很多人想着分一杯羹,可以说国漫是一块大蛋糕,谁都想来切一块,但是怎么切,目前还没有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道路。
作为观众,我们应当给国漫更多的时间和耐心,也许下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悄悄打磨之中,那些优秀的国漫编剧们正在默默地创作,等着一个惊艳世人的机会。
文/七公
内容架构师/静静
出品/飞娱财经
参考资料:
1、显微故事,《4岁就入行,刘亦菲都演我的作品,但依然换不来国漫复兴》
2.、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
3、文娱价值官,《B站、爱奇艺、腾讯加速国漫布局,巅峰和天花板谁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