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腻了“黑马豪取冠军”的开挂故事,音乐综艺能不能长点心?

麻花影视Aaron影视资讯人气:167时间:2023-11-04 01:02:03

2020年,虽然娱乐产业不景气,但并没有耽误音乐综艺的井喷。

各种不同形式的音乐综艺破土而出、争奇斗艳,从“歌手”到“好声音”再到“乐夏”,数量可观,主题广泛,类型多样。

这些综艺为大众的夜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但是回顾历年来的爆款音综,大家会发现,所有的音综基本都绕不开一个模式,那就是竞赛。

比如,《中国好声音》《中国新说唱》这一类的个人选秀竞赛。

还有《一起乐队吧》《明日之子》《我们的歌》这一类自由组队竞赛。

更有《乐队的夏天》《炙热的我们》这一类“大型多人团战”。

除了参赛者的身份不同、形式不同,这些音乐综艺都是各种各样的花式竞赛。

无论节目演绎方式多么出彩,参赛者展示得多么全面,最后落到的还得是“排名”二字。然后就是熟悉的优胜劣汰、泪洒现场、复活突围,决赛争冠这一类的戏码。

观众被自己喜欢的参赛者吸引来看综艺,却不得不为竞赛买单,成为无情的投票器。眼看着自己喜欢的嘉宾被拿来厮杀,成为“话题制造器”,甚至于被“祭天”,作为粉丝的观众心中自然会有各种的意难平。

节目的热度、讨论度是上来了,但是观众缘也下去了。

在这个音综井喷,却出现同质化的时候,其实有一个问题真的需要好好思考。音乐综艺,真的要“打打杀杀”才好看吗?

音乐综艺采用竞赛形式,其实由来已久。

早在1984年开始举办的“青歌赛”,是中国首个国家级电视声乐权威赛事。但当时的“青歌赛”是以选拔歌手为主要目的。

整个节目流程采取选手演唱——评委打分的形式,流程较为严肃,而且不会产生什么突发事件增添节目效果,因此显得稍稍有些枯燥。

同时,由于是专业评委评审,观众没有什么参与的机会,所以观众收看热情也有不足。其热度就被随后涌来的,采用大众评审的选秀节目抢去了。

当观众成为评审之后,观众打破了屏幕的限制,能够以“缺席”的方式,直接参与节目的流程,甚至决定了竞赛的走向,观众与选手的位置,在这一刻被交换了。

如果说以前的竞赛,是观众在下面看着高高在上的选手表演。那么观众参与评审的竞赛,就是坐在高处的大众评审“审视”着选手们的表现。

观众们会觉得,自己是节目的控制者,甚至是选手命运的控制者。这种身居高位的满足感,确实是同时段的其他综艺无法比拟的。

同时,选秀类节目采用的素人竞赛的形式,又让观众在评价之余,也会产生“我上我也行”的感受。这种感受既激发了观众对节目赛程或是某个选手表现的特别关注,又引发了观众对赛事的热烈讨论。

甚至,大批的观众开始踊跃参加选秀,亲自为节目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但是,造星梦总会破灭,素人选秀也会陷入疲软期。

在这之后,对成熟歌手的审视又开始上演了。《我是歌手》带来的歌手之争,还有随后《天籁之战》《梦想的声音》带来的歌手与素人之争,无疑又为观众增添了新的快乐。

歌手本身又比素人具有更高的热度和话题度。因此知名歌手作为选手登台,无疑为节目自带了流量。

在这种节目影响下,观众的评价对象开始上升,由素人上升到成名歌手。不知不觉间,大众听审们就把自己放在了和歌手相当,甚至于比歌手还高的位置上。

如果说《我是歌手》中歌手之间纯技术的比拼会让观众感到有距离,那么《天籁之战》《梦想的声音》歌手与素人的竞技中,素人pk掉歌手的那一刻,对观众的冲击是巨大的,观众的代入感也更为强烈的。

不得不说,用竞赛的方式做音综确实为我们带来了很强的紧张感与冲击感。竞赛模式也是很容易创造话题的一种节目模式。

但在“人人追求慢生活”的当下,慢综艺被推崇,观众的口味也开始发生改变。

认清了“文无第一”的观众,已经不再盲目崇拜名次,做什么“造星梦”。观众更为欣赏的,是选手们争取名次奋斗的过程。

观众也不再那么喜欢“黑马豪取冠军”的“开挂”故事,“优等生”的人设并没有那么受观众喜爱。相对来说,真实的、与电视机前观众更相似的节目嘉宾更有观众缘。

这时,原来竞赛模式下制造话题的方式反而效果不佳,甚至起到了反效果。最为典型的就是2019年《中国好声音》决赛的惨淡收场。较之往届,决赛学员的人气都远远不足,自然关注度也不够。好声音这档王牌综艺的口碑也被唱衰到了谷底。

这种唱衰背后,其实也体现着观众对于单调竞赛的抗拒。

节目制作者其实能体会得到观众苦竞赛久矣的心情,但创新也是一件难事,毕竟走成功过得路总好过摸着石头过河。有音综导演坦言:“音乐综艺需要从模式的逻辑根本去创新,又不能失去原本成功的元素,这对创作者是极大考验。”

那么,除了打打杀杀,音乐综艺真的没有别的创作方式吗?这个问题,韩娱圈现象级音乐综艺《Begin Again》应该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Begin Again》是一档以路演为主的音乐综艺。

这档综艺完全没有竞演,有的只是日常生活,自然风景和街头公演,有的只是一帮爱音乐的人一起经历的故事。

节目镜头前呈现的样子,应该就是我们心中认为的玩音乐的样子——一大家子爱音乐的人自由自在地任意玩闹,以天地为家。哪里有位置,哪里便是玩音乐的场所。

这种吟游诗人般的样子,才是我们心中向往的那一面。在慢综艺的时代下,音乐综艺其实更应该采取类似这样,以讲真实可感故事的方式进行创作。

音乐于人而言,其实本就是治愈良药,是在人们逃离现实兵荒马乱时能立即给予抚慰的良药。《Begin Again》的立意一直都是,希望路过的人们能驻足听完一首歌,得到疗愈之后再重新出发。

四季以来,《Begin Again》都以街头公演的形式,为我们呈现最真实的音乐人们的生活,最新一季节目更是注重发掘身边人的故事。

音乐人主动走到了那些有故事的观众的身边,比如医护人员、大学生或是上班族,然后为这些有故事的人送上治愈的歌曲。这样的讲故事方式能够唤起观众的感性,从而触及观众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让观众产生共鸣。

回到我们国内的音综,节目组其实也意识到了故事的重要性。

但是发掘参赛者的故事只是为了争取票数获得话题而已,并非引起观众共鸣。在竞赛的整个流程下,无论是音乐还是选手的故事,都是竞争名次的武器,有着特别强烈的工具性。

体会到了这一点,观众自然不能感同身受,因此观众有时候会觉得节目中的真情流露很“假”,“有内幕”,是“冠军密码”。无论选手如何哭诉,有时候都难以共情。

说到底,还是在反反复复的竞赛之下,音乐综艺缺了一份真实,多了一份功利。那么为何不尝试着放弃打打杀杀的竞赛,回归本真呢?

优秀电影推荐

更多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jmlliu@outlook.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4 麻花影视 苏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