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惑仔》为何用“石硖尾大火”做引子?故事要从70年前说起

麻花影视Aaron影视资讯人气:1001时间:2023-09-29 01:02:03

郑伊健、陈小春等人主演的电影《古惑仔》对大多数7080后造成过不小影响。至于电影的好坏,不做评价,但它至少是一个时代的经典之作。对于电影各个情节、台词,相信大家一定能倒背如流,但对《古惑仔》的故事背景是否又了解呢?事实上,这部电影浓缩了香港的近50年的一段“江湖风云史”。

石硖尾大火

古惑仔第一部人在江湖,电影开头就用简短的文字解释了古惑仔“诞生”的年代。事实上,石硖尾大火发生于1953年,约有五六万人流离失所,这场大火之后,港府为安置无家可归的市民,公共房屋由此诞生。

1956年发生的是另一件大事“九龙Bao动”。《古惑仔》之所以选择1956年,一是为了电影过审,二是因为港府与以14K、“和安乐”为首的黑帮最大的一次正面较量,导致港九地区瘫痪2天。

石硖尾大火之后,香港出现安置区,无家可归的人被安置在各个“屋邨”,几百几千户人家居住在一栋类似“筒子楼”的楼房里,居民来往较为密切,青少年容易扎堆,甚至一些黑帮的“堂口”就设立在屋邨之中。换言之,屋邨就是古惑仔制造厂。

此外,由于当时香港社会大多数行业由“黑帮势力”控制,普通人找工作、想挣钱,唯有加入帮会才有机会。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黑帮成员迅速增加。至80年代,拥有三合会背景的香港市民人数多达50万,大约是每10个香港人里就有1个古惑仔。

陈浩南的“时代”

电影里的陈浩南是70年代的人,他们在球场被人欺负,邻居大哥哥“大B哥”帮他解决了麻烦。让陈浩南见识了“江湖大佬”的威力,于是自愿跟随B哥,加入了洪兴,当年这种情况实在太多。

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并非所有古惑仔都能混成“江湖大佬”,甚至有些人刚加入帮派一天不到,就因参与火拼而“领盒饭”,像陈浩南从基层做到“龙头”的人凤毛麟角。“老新”的黄俊,从屯门打入尖沙咀,成为话事人,令许多身在乡下的古惑仔羡慕不已。

七八十年代,许多江湖人士为了宣传“江湖文化”,他们开始拍摄“黑帮电影”。据悉,邓光荣兄弟应该是最早拍摄“黑帮电影”的,而且他们老大,联公乐龙头“刘荣驹”还担任过电影《家法》的编剧。

之后一系列江湖片陆续出现,电影里的古惑仔有钱、有女人、有地位,一个电话就能叫来几百人,简直就是一部分香港青年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最终都是“年少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结局。

电影与现实的差距

黑帮电影中的火拼十分夸张,随便一开战都是几百人,如同打仗一般,而且双方的带头大哥总是能在人群中相遇,再单挑。事实上这种百人大战的情况并不多,几十人混战都算大事件。

演员吴志雄曾透露,自己15岁当大哥,最风光时有2000人小弟跟随。有经历的人都知道,15岁的大哥到底是什么样子呢?那些小弟们岂不都是小学生了?慈云山十三太保曾向媒体抱怨:“你们报道太夸张,某位大哥其实只有十几个小弟,你们却说他门生过百,甚至还说有1000个小弟。”

有人说14K的“胡须勇”有实力,小弟多。他是砵兰街一带的地头蛇,许多摊贩都要给他交保护费,但有人向胡须勇提出反对意见,胡须勇答应不收,但前提条件是“我们打架,你们一定要帮忙”,这样一来,胡须勇轻松得到几十上百的“小弟”。对于那些摊贩而言,久而久之,也会被他人视为“14K成员”、胡须勇的“靓”。

优秀电影推荐

更多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jmlliu@outlook.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4 麻花影视 苏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