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希希
想要做好一档综艺节目并不容易,首先节目整体制作方向需要符合观众审美,而邀请嘉宾人选也需要符合观众预期,即便在节目制作过程将所有细节处理好,也有可能因为播出时间、剪辑方式等问题遭到观众质疑。
在要求如此复杂的情况下,那些质量足够出彩的综艺节目才更加值得观众的肯定。
就当下综艺市场来看,推理真人秀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最后的赢家》能够实现口碑回暖实属不易。
不妨就《最后的赢家》节目本身出发,分析为何该推理真人秀能够扭转同类型节目不被市场认可的颓势,从而帮助其他综艺节目制作方在制作过程提高效率与成绩。
观众为何想要看推理真人秀?这是制作方在进行节目制作前需要思考的问题,而针对该问题需要将嘉宾人选排除,在不考虑粉丝基础的情况下,节目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得到观众的认可呢?
《最后的赢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推理真人秀的重点在“推理”两个字,制作方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放大“推理”在整个节目的比重,或者说让整个节目的制作都处在一个推理的过程中。
《最后的赢家》故事中,赵又廷、李易峰、秦霄贤、唐九洲、关晓彤等嘉宾被放在一个大故事线中,即便没有每期节目独立的推理故事,这几位嘉宾依然处在整个故事线的推理逻辑:所谓的“X”是谁?而那个漫画家又是谁?
这是几位嘉宾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整个节目的主要逻辑线。
在整个剧情梗概中,节目组通过设计一些巧妙的“小故事”情节来提高推理的比重,而除了故事本身之外,节目组所安排的npc、剧情场景搭建等每一个方面都在帮助提高《最后的赢家》整体质量,从而让节目能够在综艺市场脱颖而出。
确定推理类真人秀得到市场认可的方向之后,制作方针对嘉宾的选择同样重要。
因为制作方针对节目的制作更像是一个想法,类比的话就是制作方提供图纸,嘉宾则需要按照制作方的要求搭建“综艺大楼”,至于这座楼房的质量如何,自然和搭建者也就是嘉宾关系更大一些。
市场以及观众的口碑同样在验证嘉宾对节目的影响,在陈赫以嘉宾身份参与录制的《最后的赢家》节目中,因为他的表现,让节目的弹幕增加不少。
观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除了推理之外,节目本身的趣味性有所增加。
陈赫作为各大综艺节目的常客,深知观众期待嘉宾在镜头中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嘉宾的表现能够和观众产生互动,陈赫在这一点上的能力值得其他艺人学习。
游戏环节也好、推动流程环节也好,陈赫的一举一动能够让观众感到开心,而这种开心的出现并非陈赫强行搞笑,而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流露:可能是言语、可能是表情,或者说和表演一样,这种综艺感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天赋。
陈赫的出现为《最后的赢家》提供的帮助肉眼可见。
除了陈赫的影响之外,节目针对本期剧情所进行的场景布置、配角选择同样足够出彩,不少观众表示不敢自己观看,显然就是因为节目组在“悬疑”氛围的设计上得到肯定。
赵又廷、关晓彤等嘉宾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在制作方、嘉宾方都得到被认可的基础上,《最后的赢家》口碑怎么可能不回暖呢?
其实准确来讲陈赫并不算是嘉宾,而是《最后的赢家》单元故事中的一位npc,而在本期节目结束之后,陈赫的身影也将告别其他成员。
顶替陈赫出现的是张若昀,两人在综艺节目中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不同、人设自然也不相同,陈赫是搞笑担当,张若昀就是实打实的智力搭档。
在《最后的赢家》之前,他已经参与过其他推理类型的真人秀,所以他的出现将帮助嘉宾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节目能够收获市场肯定和制作方、嘉宾的付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后的赢家》以出色的口碑代表推理真人秀出现在综艺市场,让观众的注意力再次被密室、剧本杀这些新兴娱乐方式所吸引。
而关于节目的剧情,神秘人的真实身份究竟是谁,又有哪些故事等着嘉宾来处理?都是观众对节目的期待,也在不经意间提高了节目的热度。
校对/王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