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烧掉”100万,
镜头前诞生巨型火场
《烈火英雄》改编自纪实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原著集结了188名消防员的采访,每个字都由亲历爆炸者口述。为了拍好这部现实题材,陈国辉坚持一切从“真实”出发,“不依赖特效、不面对绿布”,通过1:1还原巨型火场,将真实事件中的情感和情怀传递出来。
这个过程当中,对于“火”的掌握和拍摄成了整部电影的最大难点。“我想要给观众呈现出很危险的感觉,但又不能真的让工作人员处于危险状态里”,陈国辉和主创团队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一个安全的方法令到他们可以拍一些感觉是很危险的镜头”。
一方面,前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邀请亚洲爆破专家负责火场设计,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同时,兼顾爆破效果的冲击力,陈国辉告诉娱乐独角兽,“会有专业的人,通过精密的计算,确定爆破的位置和节奏”,一场爆破戏的安全范围,在彩排期间就已经令所有人知悉。
另一方面,拍摄过程中,要注意应用巧妙的方法。在近镜头前面放一把火,营造出火势很大的感觉,但实际上演员面前的火温度是非常低的。如果需要镜头置身火场去捕捉画面,“也可以把摄影机包起来,用遥控移动,进行无人摄影。”
但大部分时候,现场还是会“置身火海”。
《烈火英雄》电影制作成本3亿,置景以外就数“放火”最烧钱。现场,为了追求逼真效果,陈国辉每次“放火”都是半个足球场大小,光燃料就要2万。因此,现场每拍一条,就有工作人员提醒,“导演你又烧了2万块”,后者最多的时候拍过50条,一天下来相当于烧了100万。
电影开头“火锅店爆炸”那场戏,就舍弃了特效全部实拍。为了呈现出火灾事件当中,一模一样的效果,剧组在河北影视基地,实景搭建了一个三层火锅店。但介于导演要“真炸”,必须一遍成功,爆破团队研究了3天,最后现场埋了30个爆炸点、12台摄影机器,才把爆炸画面搞定。
帮助演员找到表演“法门”,
黄晓明任务是回归普通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国辉接触到了消防员题材,对于挑战拍摄一部新主旋律电影倍感兴趣。一方面,听说《最深的水是泪水》取材自真实事件,让陈国辉备受感动;另一方面,电影中关于大场面的呈现,也让他跃跃欲试。在他看来,动作戏、大场面极其考验导演的能力,“可能多一点空间给导演去表达”。
虽然题材和类型变了,但陈国辉对演员的把握能力没有变。2010年至今,在内地拍电影的十年间,陈国辉接触过形形色色的演员,“有一些中戏上戏北电,有些是传媒出来的,有些是TVB出来的,有些是唱歌出来的”,但无论张学友还是黄晓明,“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入戏”。
而导演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根据每个演员的情况和特色,在表演上进行引导。《烈火英雄》当中的几位主演,杜江虽然声名鹊起,但并没拍过几部戏,经验也属于青涩的。陈国辉尝试帮他忘记自己、进入角色,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去打开那道通往角色的门。
而黄晓明从艺20余年,饰演过皇帝、侠客、企业家等,算得上经验老道的成熟演员,这次饰演消防员江立伟,则需要他忘记过去的一切经验,回归到一个普通人;杨紫则是电视剧演员出身,会有抓不准重点的时候,陈国辉让她忽略台词、注重感受。
在演员各自找到表演“法门”之前,导演还需要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协调所有演员的表演。而在《烈火英雄》当中,这个标准就是“真实”。所有主创在电影开拍之前,不仅对爆炸事件中的当事人进行了采访,还集体进行了一个月的训练,确保拍摄过程中个人安全的同时,也为表演找到真实依据。
《烈火英雄》拍摄上不分AB组,
陈国辉文戏、武戏一肩担
作为年轻导演,陈国辉很感激刘伟强在拍摄过程中给予的帮助。虽然后者是在项目中期介入,但在人员安全与爆破镜头的平衡上,刘伟强发挥了很大作用,并邀请自己的爆破团队和动作团队给予指导意见。在陈国辉看来,自己作为年轻一辈,在电影拍摄上谈不上绝对优势,大家只是品味不一样。
比如在类型片的拍摄上,陈国辉了解到老一辈香港电影人,习惯分AB组文戏、武戏交给不同的人拍摄,而陈国辉更习惯全部自己管理。这次《烈火英雄》中动作戏部分,就是按照陈国辉的风格,与动作导演协调拍摄完成的。
虽然出生于香港的陈国辉,偶尔会被打上香港导演的标签,但他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四川女婿。不仅工作重心在内地,家也安在北京,相比其他香港电影人,他在内地拍戏会更有归属感。“其实我第一部戏就已经有一半在内地拍了,《烈火英雄》差不多全部都是在内地拍的,我没有一个香港导演在内地的感觉。”
但作为香港电影人的新鲜血液,陈国辉也会就演员好不好用、电影好不好看与其他香港导演交换意见。而关于怎么拍电影,以及在内地拍电影的感受,他坦言“大家不会聊这些,因为我不喜欢告诉人家你应该这样子拍戏,也不想听人家告诉我怎么去拍。”
END
【合作 | 投稿 | 应聘 | 加群 | 转载】